19.06.2019
高血壓與降血壓藥

Self Photos / Files - 11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血壓持續處於高水平的一種慢性疾病。血壓是當心臟收縮,將血液泵入動脈時所加諸動脈血管壁的壓力。我們需要維持正常的血壓,推動血液在 體內運行,把氧氣和營養輸送到身體各組織。然而,如果血壓上升並持續處於高水平,便可能會引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中風、冠心病及心臟衰竭、慢性腎病甚至是早逝。

 

Self Photos / Files - ketsuatsukei高血壓的指標

血壓度數以兩組數字表達,首個數字( 收縮壓/上壓 )顯示心臟收縮泵出血 液時血管內的壓力,而第二個或寫於下方的數字( 舒張壓/下壓)則表示在心 跳之間,心臟放鬆時血管內的壓力 。

 

在一天裡,血壓每分鐘都會隨著不同的因素而變化 ,包括身體姿勢、體能活動、情緒及睡眠等。但以成年人來說,若收縮壓持續處於140 毫米水銀柱(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 毫米水銀柱或以上便是患上高血壓 。若收縮壓處於120 至 139 毫米水銀柱之間,或舒張壓處於80 至 89毫米水銀柱之間, 屬於前期高血壓,應多加注意。而就兒童或青少年而言,如果重複 量度的收縮壓或舒張壓的度數相等或高於同年齡、高度和性別人士的血壓的第 95 百分位數,則表示患有高血壓。

 

Self Photos / Files - 33

 

Self Photos / Files - 4高血壓的病徵

高血壓一般沒有症狀,患者往往在出現併發症後才發現患病 ,所以高血壓常被稱為「 隱形殺手」。不過,血壓太高也可引致眩暈、視線模糊不清、頭痛、疲勞和面部發紅等症狀。

 

Self Photos / Files - checkbox_checked預防方法

Self Photos / Files - 14均衡和低鹽的飲食 

Self Photos / Files - 18保持體能活躍及適中體重

Self Photos / Files - 17戒煙

Self Photos / Files - 8避免飲酒

Self Photos / Files - kibishii_kewashii_man處理壓力

 

Self Photos / Files - ketsuatsu_sokutei接受血壓量度能及早發現高血壓以作適當的治療,預防高血壓併發症的出現 。

 

Self Photos / Files - 3降血壓藥物

降血壓藥物能有效地把血壓控制至理想水準,從而減低高血 壓對身體造成的損害 。

 

以下是現時醫學界常用的五類降血壓處方藥物 :

  1. 二號血管緊張素受體對抗劑,能直接阻滯血管緊張素受體,令血管鬆弛及血液體積降低,從而降低血壓,如科素亞, Cozaar, Hyzaar等等。
  2. 血管緊張轉化酶抑制藥,能抗血管收縮,使血壓下降
  3. 鈣通道阻滯劑,能放鬆血管壁,使血壓下降。
  4. Β受體阻斷藥,能減慢心跳及心肌的收縮力,使血壓下降。
  5. 利尿藥,能促進腎臟排出納和水份,令血容量降低,使血壓下降。

 

Self Photos / Files - 27醫生會根據病人個別情況而選用合適的藥物,有關以上藥物的資料,請向醫生查詢。請依從醫生的指示服藥,不應胡亂自行購藥服食。

 

Self Photos / Files - mark_denkyu高血壓飲食

Self Photos / Files - 14減少鹽分的吸收

研究顯示減少鹽分的吸收有助降低血壓的水準和促進老年病者的血壓控制,以下是一般含鹽分高的食物例子。

 

  1. 加工食物 — 罐頭及薰制食品、火腿、煙肉、香腸
  2. 醃制食物 — 臘腸、鹹魚、燒味及咸蛋
  3. 調味醬料 — 豉油、蝦醬及蠔油

Self Photos / Files - 2少吃零食,減少用鹽、醬油來煮食,可選用香草及香料代替。例如蒜頭、蔥頭、檸檬汁等。
Self Photos / Files - 2少吃罐頭或加工食物,可選用新鮮水果及蔬菜代替。
Self Photos / Files - 2選用低鹽成分的果仁、芝士或薯片。

Self Photos / Files - 14補充鉀的吸收

多進食含鉀量豐富的食物,有助降血壓及減低患中風的危機,以下是一般含鉀量豐富的食物例子。

Self Photos / Files - 4蔬果 — 番茄、西蘭花及馬鈴薯
Self Photos / Files - 4水果 — 香蕉及蘋果
Self Photos / Files - 4魚類 — 三文魚及沙丁魚
Self Photos / Files - 4多吃含豐富Omega-3的三文魚類及脫脂或低脂奶類產品。

 

註: 腎病患者請先向醫護人員查詢

 

本網站上的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

資料來源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35390.html

圖片來源 : 網上圖片

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依賴網站上的資訊。

2016091413534720_08778